首页 | 教师招聘考试 | 教师资格证考试 | 特岗教师 | 网络视听
查看网络辅导课程
  第三节经典范文
  2008~2009学期教师工作计划
  语文是中小学阶段的主要学科、基础学科,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语文学科的特性和语文教学的认识更为深入,大语文的观念得到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认同,而二期课改对语文教学的阐述也说明,语文教学以培养和提高人的语文素质为主要任务。而语文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素质不仅反映人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而且从本质上看,还反映了人的思想水平、文化修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年轻教师,沐浴着课改的春风,在魅力课堂里争做魅力教师的雄心抱负下,做一名走教研一体、善良优秀的人民教师。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工作负责、对自己负责的原则拟订本学期个人工作计划。
  一、预期目标
  本学期我要认真贯彻学校新学期学校主要工作计划与教学计划,依据区教师进修学校教学会议精神,以课改为中心,以科研为导向,注重课堂常规教学,在学习中成长,在反思中进步。以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核心,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空间,张扬学生个性,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加强自然教学常规管理和教学研究,开辟教学改革新领域,进一步让自然教学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
  二、分项发展目标
  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发展对语文的新要求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2.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每堂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精心备课,改变繁琐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和难点。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5.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6.作文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富有生活气息,灵活命题,形式多样,多写随笔、读书笔记,尝试互批共批,以改促写,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7.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利用课外实行培优辅差,力争整体提高。
  8.引导鼓励学生成立课外学习小组,培养合作精神,开展互助互帮,实行一帮一学习语文,帮助中下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
  9.督导作用,力争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
  10.利用竞赛,学科活动法等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诸如读书报告会、故事会、朗诵会、演讲会、办手抄文学报等,以锻炼能力、提高兴趣。
  以上是我担任语文教师在本学期的工作计划,我的计划只是本学期学校工作计划的一部分,我的一切向学校靠拢。相信在不懈的努力下会为本学期的工作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怎样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怎样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这是语文教学中需要不断探索的话题。已故语文教育家黎锦熙先生提出的作文教学的观点——日札优于作文,日札就是修养日记和读书札记。我们的语文老师历来推崇推行的周记和日记,可以理解为是它的一种变式。我始终认为周记和日记应该成为学生尝试各种叙述的一个平台:在内容上,可无所不写;在形式上,叙述描写抒情议论随意选用。这种没有精神压力和文法顾忌的写作一旦养成习惯,在量的不断积累下,定会有质的飞跃。许多大文学家就都有写日札的习惯,不但增强了笔力,还以此为素材创作了许多文学作品。
  哈佛有句名言: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应该大力提倡和督导学生不间断地写周记和日记。进行这种自由地写作,学生会养成一种用文字来表情达意的习惯,这将有利于他们去发现和捕捉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可能引起思索或争议的事件。有话可说,就有了写作的冲动。刚开始尝试着用文字表情达意时,也许不能很准确地把所想所说都准确地表达出来,这种词不达意的现象只是因为对文字的陌生。坚持下去,待对文字熟悉了,驾轻就熟了,作文实在是一件小事。我们对作家的钦佩,很大一部分源于他们说出了或者说着我们想说的话。当表达成为一种需要,成为一种意识,如果我们、我们的学生,能用自己的激情去写作,一定也能弹奏出时代的强音。当然,这肯定需要一个坚苦卓绝的蜕变过程,就像蛹化蝶一样,但我们应该去期盼那些美丽的蝶的出现,那将给我们一个缤纷的世界。
Copyright© 2004-2011 HTEACHER.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教师网 华图教育 版权所有